这些公共空间有点儿“看不懂”
秋色正浓,在人们竞相出游的过程中,也有一些公园、公共空间的设计,让人有些“看不懂”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。公众期待对这些“细枝末节”进行完善,让城市风景的精致度不打折扣。
秋色正浓,在人们竞相出游的过程中,也有一些公园、公共空间的设计,让人有些“看不懂”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。公众期待对这些“细枝末节”进行完善,让城市风景的精致度不打折扣。
秋色正浓,在人们竞相出游的过程中,也有一些公园、公共空间的设计,让人有些“看不懂”,甚至存在安全隐患。公众期待对这些“细枝末节”进行完善,让城市风景的精致度不打折扣。
10月26日周末,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有博物×理想举办的“理想的周末”观鸟活动。除了《博物》杂志的资深领队朱恺杰,活动还请来了著名鸟人、英国鸟类学家Paul Holt和莫晓燕(Connie Moong)老师指导。应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邀请,我参加了这次周末赏鸟活动。
在北京南海子公园,生态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,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。曾经麋鹿苑内仅存的30余只鸿雁,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,“鸿雁湖”的愿景终成现实。
在北京南海子公园,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,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。曾经麋鹿苑内仅存观赏的30余只鸿雁,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,“鸿雁湖”的愿景终成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