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鸿雁大叔”十年守护南海子鸿雁渐成华北最大种群
在北京南海子公园,生态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,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。曾经麋鹿苑内仅存的30余只鸿雁,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,“鸿雁湖”的愿景终成现实。
在北京南海子公园,生态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,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。曾经麋鹿苑内仅存的30余只鸿雁,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,“鸿雁湖”的愿景终成现实。
在北京南海子公园,摄影师潘清泉用十年坚守,书写了一段生态保护的动人篇章。曾经麋鹿苑内仅存观赏的30余只鸿雁,如今在南海子繁衍成750多只的华北最大种群,“鸿雁湖”的愿景终成现实。
2025年正值麋鹿回归40年,为集中展示我国麋鹿保护成果,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,推动麋鹿文化广泛传播,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于近日举办了一场集科普、科技、体验、文创、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全民科普活动。
1984年,首批麋鹿回家选址在北京南海子,1985年8月24日,首批20只麋鹿从英国回归中国,落户北京南海子麋鹿苑,开启了我国麋鹿种群复兴的序幕。麋鹿重引进工作的成功实施是物种保护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。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正是麋鹿这一物种的科学发现地、野外灭绝地,也
八月中旬,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水草丰茂,成群的麋鹿在这里避暑,悠然自得。在公园深处的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,专家们正对着电脑屏幕前的一张基因图谱进行研讨。
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北科院”)2025年北京科技周将在5月24日拉开帷幕,北科院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、科普场馆和科技工作者,为市民朋友们精心准备了“3”条活动主线,包括“科创星链·探秘实验室”专题活动“科启万象·博物馆巡游”专题活动以及“科韵薪传·科